找到相关内容806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

    完成,也就是“”。   可是有人认为,如果到最后一切都无我了,不是很空虚吗?其实,成佛以后,乃至于涅槃以后,智慧和慈悲永远都在世间运作,而他的净土也永远都在十方世界推动,...。   此外,佛菩萨也没有“自我消融”的问题,因为他根本没有自我,也就没有自我中心、自我要求,不会有“要做什么,不要做什么”、“要救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圣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2244255066.html
  • 李嘉诚: 回馈社会才是富贵

    我们在保持的同时,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,挥洒自如;在不同的岗位上拥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,就会活得更快乐更精彩。”   他曾论述甚么才是强者的有为,认为“关键在于能否凭仗意志坚持正确的理想;凭仗毅力...   中新网8月25日电 香港《文汇报》消息,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如浮云。”这是孔子在论语里教勉学生的说话,也是香港一代富豪李嘉诚的座右铭。这位香港首富昨日宣布将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注入自己专门...

    佚名

    |慈善|爱国|理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0132445359.html
  •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

    的”念头,智慧和慈悲的功能才能完完全全、非常彻底、非常圆满而普遍地运作,这就是“自我消融”,也才是自我真正的完成,也就是“”。   可是有人认为,如果到最后一切都无我了,不是很空虚吗?其实,成佛...不用发愿,因为他无处不在度众生,无时不在度众生,所以说菩萨有广大无边的慈悲与智慧。   此外,佛菩萨也没有“自我消融”的问题,因为他根本没有自我,也就没有自我中心、自我要求,不会有“要做什么,不要做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1239369.html
  • 少康大师生平与思想

    弟子作最后的嘱示:“当于净土,起增进心;于阎浮提,起厌离心。汝曹此时见光明,弟子。”语讫,放光数道,奄然而化。尔时,天气陡变,狂风四起,百鸟悲鸣,乌龙山也一时变白。大师的灵塔建于州东台子严,后...《西方化导文》,大师又惊又喜,重又祝祷:“若与净土有缘,当使此文再发光明。”祷语还未讲究,果然光明闪烁。大师睹斯瑞相,乃发誓言:“劫石可磨,愿无易矣。”  尔后,大师往诣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的影堂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341952.html
  • 的破遣

    造作之用,但其生也,依根缘境而生,无根无境,自且不有,更无能于他能作主宰。既从根境生,亦能于其境界根身起诸业用,仍是互相影响,仍非谁主谁奴,谁是?不相应行但是色、心、心所的分位差别,无体无用,更非...,万法生起;修正道故,灭无明故,风止浪息,世间有情及一切法还归性海,同一真如,本性清净。所以他们说真如为一切有情一切法的平等实性,它是一切有情一切法的“”,唯此真实,余均幻化故;它是一切有情一切法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743065.html
  • 茶之为饮

    寺院里盛行,起始是因为形而下的健胃和提神。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,而且学禅务于不寐  ,不餐食,惟许饮茶。如此修心悟性,以追求形而上的心灵净化,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,在静思默想中,达到  的境界。禅的...静坐,松月下,花鸟间,清白石,绿鲜苍苔,素手汲泉,红妆扫雪,船头吹火,竹里双烟。”这里青藤讲的是  文人雅士的品茗环境,似乎过于雅致,而难达禅宗论道“自心是佛”的空灵之境。以为陈继儒强调的“一人  ...

    黄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043779.html
  • 善观当下之心

    ,对“”之如实体验。“”,也叫“大我”,就是将喜、怒、哀、乐、见、闻、觉、知等所有的一切,成为自己的内容,完全一如地感知与意识到,此“大我”,随时随地在应境随缘,千变万化,永无止尽地向前流...积极活动,奉献一切,服务大众,广大地活现,庄严一切。  社会的某一个角落,总有缺漏,需等待吾人以“即佛”之见地,化为具体行动,去关心、去创造、去化解、去强化其美善。如是,如实知自心,当相即为道,...

    禅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044440.html
  • 为什么佛说法四十九年,未曾说过一字

    無說無聞,是說般若。」可見真正說法是「大音希聲」的,頂大的聲音是無聲之聲,是一般人聽不到的。 ; 講到這裏,們要談談化身、報身、法身三個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大家一般都認為,只有佛才具法、報、...。但是,一般人不明了,錯認為肉身是我,把肉身以外的東西認為是我所有。其實,這個肉體不是,只是的房子,的住所。它不是主人公,是僕人。(即自性)才是真正的主人。世上的一切事物,一切形色都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344832.html
  • 佛教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

    一种生命体验,神秘神圣,令人心醉神迷,几乎达到超越时空,相对忘我的地步。马斯洛经常用佛教的“涅盘”境界来描述这种生命体验,并主张佛教“无我”与佛性“”的哲理能引导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利益社会大众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546417.html
  • 释显如:灭谛

    观点来看一个证涅槃的解脱者,如何具足这些特点。解脱者所证悟的“”,不是“”、“大我”、“梵”或“宇宙精神”,而是如实知见苦恼的生灭因缘,悟解缘起无我而具足洞察世间实相的智慧,不受好恶的影响去了解...灭谛  /释显如  灭(Nirodha)是“四圣谛”之三,指一切烦恼的断除,也就是证涅槃(Nibbana)。一切烦恼从自我中心的幻觉引发而来,证涅槃就是澈底消除了自我中心的幻觉离了“执”,贪爱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0546842.html